111实践抓好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既关系家庭幸福,也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案例基本情况在大三学期末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中,学生A有就业意向也有考研意向。因为学生A曾经有过学业预警情况,在就业摸排中又举棋不定,所以一直被列为就业重点关注对象。就业季期间,学生A没有参加过就业招聘会,在多方了解过程中,得知该生也并没有进行考研准备。在某次大型国企招聘会前,因该企业岗位需求与笔者所在学院专业高度匹配,招聘人数也较多,笔者便将此条宣讲信息转发给毕业生,并单独电话联系学生A。但学生A接过电话后,直言家里希望自己考研、考博,表示自己虽然今年没怎么准备,但是可以明年再考,因此今年并没有明确就业意向,也就不打算关注这些招聘信息。案例问题分析经过和学生及家长的多次谈话,加上之前的了解,笔者分析了该案例,具体如下。学生A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斗精神,自我定位不准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该生在大三时有过一次学业预警,直到大四时还有4个科目没有通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大四学年只有全身心投入课程重修才能顺利毕业。该生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对未来没有明确、符合实际的规划,导致做出盲目的决定。就业选择受家庭影响较大。学生A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适合当教师,因此帮孩子选择继续考研、考博。但是却对孩子目前的想法以及升学心理并不了解,而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就业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激烈的竞争,该生存在焦虑心理,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片面认为自己不具备竞争力。解决方法开展思想引领。让高校毕业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理解劳动的意义、就业的意义,使高校毕业生认识到提高个人综合素养,诚实劳动、积极就业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用好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习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思想、文化、身体素质,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合理定位,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全方位帮助高校毕业生分析和了解自己,使高校毕业生清楚目前的状况、自己能否顺利毕业,是否具备考研、考博的实力。从发展来讲,使高校毕业生明白其目标、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想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做些什么。从就业面临的情况来讲,使高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