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联勤军事医学2023年7月28日第37卷第7期MilMedJntLog,Vol.37,No.7,July28,2023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任红贤,张瑞荣,孟宪泽【关键词】迷走神经;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炎症;胆碱能抗炎通路;耳疗【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doi:10.13730/j.issn.2097-2148.2023.07.017近年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研究的进一步深人[1-4],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已作为一种新型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6]、系统性红斑狼疮[7]、炎性肠病[8-9]、干燥综合征[10]、外科术后神经炎症[11]、局部炎症反应[12]等急慢性炎症治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VNS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1,甚至,有学者认为,VNS可作为一种潜在疗法,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相关炎症风暴,从而降低COVID-19的重症率及死亡率[13-14]。传统的VNS需由外科手术将线圈放在患者左颈部内的迷走神经上,应用特殊的迷走神经刺激装置进行迷走神经电刺激[15],此种方法操作复杂,且风险较高。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在体表的唯一分布区域7,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能刺激迷走神经的中央投射区,起到与有创VNS类似的效果[16-17]。因此,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auricularvagusnervestimulation,TaVNS)有望成为各类急慢性炎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TaVNS的解剖学基础1.1迷走神经耳支的分布位置及其解剖学依据关于迷走神经耳支的研究最早记载于1831年,德国解剖学家弗里德里希·阿诺德(FriedrichArnold)在发现耳咳嗽反射后,进行了一次解剖,证实迷走神经耳支是这种反射的传入通路,因此,迷走神经耳支又被称为Arnold神经[18]。之后,耳咳嗽反射成为研究迷走神经耳支分布的一种常用途径。Gupta等[19]随机选取500名门诊患者,其中21名(4.2%)在触诊外耳道【基金项目】青岛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2021-WJZD231)【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海军971医院中医科(任红贤、张瑞荣、孟宪泽)【通信作者】孟宪泽,E-mail:mxz6789g@163.com后壁和下壁时出现耳咳嗽反射,10名(2%)患者触诊外耳道的前壁也可诱发反射。Tekdemir等[201的研究也呈现类似结果,这些临床调查表明,迷走神经耳支在解剖学上可能分布于外耳道的后下壁和前壁,且以后下壁为主。随着解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迷走神经耳支的了解进一步深入。Peuk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