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开展审辩式学习的一些思考——以“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为例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徐绍剑【摘要】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是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以“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为例,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开展审辩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关键词】加法交换律审辩式学习知识迁移审辩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勇于质疑、直面挑战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者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持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为此,笔者以“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开展审辩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一、教学定位“加法交换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以及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且能够运用于计算当中,感受其对一些连加运算带来的简便。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种种冲突与困难,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开展审辩式学习。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判断、分享、交流等活动,收获知识,学会学习。二、教学实践学贵有疑,没有疑问,何来思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素养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在学习活动中,依据当下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认知冲突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发思辨,从而实现知识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让学习真正发生。(一)列式对比,理性审辩出示问题:徐老师非常热爱运动,周五骑行了13千米,周六骑行了8千米,周日骑行了7千米,这三天徐老师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生1:13+8+7=21+7=28(千米)。师: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生2:13+7+8=20+8=28(千米)。师:这样列式合理吗?怎么理解?生3:这样列式合理。13+7+8是先算周五和周日骑行的路程,然后加上周六的,结果也是三天一共骑行的路程。而且13+7刚好20,更好算了。师:思考总是能够帮助我们说话自信又有说服力,为你点赞。根据加法的意义,我们得到了13+8+7=13+7+8这个等式。【设计意图】独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要做到让每个学生有问题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