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军国民教育与中国近现代歌咏运动的发生禹权恒摘要:晚清民初时期,许多留学生在日本学习期间,受到日本军国民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归国之后,他们胸怀音乐救国的理想,掀起轰轰烈烈的学堂乐歌运动,有效推动着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进程。后来,具有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乐歌得到广泛传唱,逐渐融入中国近现代歌咏运动之中,并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日本体验;学堂乐歌;军国民教育;歌咏运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研究”(17BZW152)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3)09-0122-06追逐的热门专业。1902年,时任直隶总督、北洋一、留学日本与借鉴军国民教育思想据日本学者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考证:1896年,清政府首次派遣唐宝、朱忠光、胡宗瀛等13名学生前往东洋留学,此后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1906年清国留日学生人数为8000名左右。上述留学生群体主要分布在日本宏文学院、振武学校、成城学校、日华学堂、东京同文书院、东亚学校(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他们所学专业相当广泛,如理科、工科、外语、师范、史地、法政、军事,等等。由此,赴日留学成为晚清有志之士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理想选择。“吾国今日如垂危之病,以学为药,而子弟之出洋求学者,乃如求药之人。”“惟游学外洋者,为今日救吾国惟一之方针。”①其时,广大留日学生亲眼目睹东方尔小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这让他们猛然清醒意识到:“今天下优胜劣败、强存弱亡之天下也。然则何以强,尚武则强;何以弱,尚文则弱。处闭关之时代,非尚文无以静文气,处交通之时代,非尚武无以振国威尚文之风一变而为尚武,如是张国权,雪仇耻,索偿地,皆于此基焉。”③军事教育随之成为许多清国留日学生竞相122社会科学动态大臣的袁世凯上奏清廷,建议大量选派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查欧、美、东洋各国,于行军练士之法,悉心考究,日新月异,而岁不同,故能迭为长雄,潜消外侮。今中国兵制,徒守湘、淮成规,间有改习洋操,大抵袭其皮毛,未能得其奥妙。欲求因时之宜,以收冲折之效,自非派员出洋肆习不为功。顾欧美远隔重洋,往来不易,日本同洲之国,其陆军学校,于训练之法,备极周详。臣部武卫右军学堂诸生,现已三届毕业之期,虽规模颇有可观,而谱练犹有未至,自应及时派往东洋肆习,庶学成返国,堪备干城御侮之资。似变法图强,无有要于此者”③。1904年,驻日公使杨枢在《奏陈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