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难点突破辽宁教育12023年10月(上半月)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数学本质小学数学乘法竖式教学实践与思考徐健(沈阳市铁西区大青实验学校)摘要:竖式计算是计算教学的重中之重,也因其抽象性、过程性,成为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数学本质,依据“去哪里一在哪里一到那里”这样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应“目标设定一学情基础一学习路径”等环节,突破计算教学的难点。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本质;计算教学;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是计算教学的重中之重,也因其抽象性、过程性,成为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难点。笔者依据“备‘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理念,遵循“去哪里一在哪里一到那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应“目标设定一学情基础一学习路径”等环节,结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一课,谈谈教学实践与思考。一、目标设定一一“去哪里”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的描述,笔者站在大单元的视角梳理了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教材进行了深人解答,在此基础上,笔者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结合点子图、列表格、横式口算等方式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理解算理。2.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问题解决: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文化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二、学情基础一—“在哪里”教学目标的制订解决了“去哪里”的问题,接下来,教师要分析学情基础,找到学生的认知“在哪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安排了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这样编排的依据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规律。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现作作者简介:徐健,沈阳市铁西区大青实验学校教师。94辽宁教育12023年10月(上半月)案例1难点突破为支撑,借助直观(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