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追问:“静·润”习作的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这种对核心素养在语言运用中的描述,也正是“静·润”习作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一)特点鲜明1.目标明确,关注生命。“静·润”习作教学追寻“静”为魂的写作教学理念,探索“润”为法的具体教学方式,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与序列的设计,唤醒儿童生命个体的觉知,把写作与儿童的精神生命成长融为一体,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2.提升素养,关注表达。“静·润”习作教学以“学”为中心,启发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运用有效交流。此外,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作品质,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发现自己,涵养写作情趣,培养健康审美意识。3.改变路径,关注思维。传统习作教学大都局限于某一习作话题,注重对学生审题谋篇布局能力的考查。在“静·润”习作教学中,课堂中注入生活式体验,培养学生求异、辩证等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二)品质独特1.内省:回归自己,静我。习作的“静”,指坚守初心本色不受外界滋扰。以教师的角度,“静”,走出自我,回归自己;以学生的角度,“静”,指不受外界滋扰的身静、神静、心静。“静·润”习作教学主张生命教育,先用“境、慧、优、丰”滋养儿童生命体,向下扎根“静”,然后再“静读、静思、静达”向上生长。这是一个由外入内,再由内而外获得健康写作体验的过程。2.外观:回归生活,润我。习作教学的“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谐不压抑,自然不灌输,细致不粗糙,实施“静”的引领。它追求“形实”“话真”“情切”“意通”,包含“境润、慧润、优润、丰润”。先引入生活“活水”,激活教学素材因子对接生活,唤醒学生内在体验;再借助支架,智慧转化教学和表达奥秘,形成健康的表达情趣。讲评中静心反思、琢磨,修饰文字,整合拓展,丰厚言语生命。二、理性建构:“静·润”习作的教学设计“静·润”习作的教学设计以“静”为底色,“润”为亮色,让教师的教更人性、更有力量,让学生的学更主动、更有内驱力。(一)走向“静·润”习作的思维:静,习作学习的应然底色习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题、立意、列提纲、选材、写作以及修改都需“静”的过程。“静”,应是习作的本质气息,理应成为贯穿习作教、学、评的底色。1.静教,滋养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