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第40卷第5期Vol.40No.52023年10月Oct.,2023开放科学视域下学术期刊评价改革的进路袁源,庞伟涛,杨金玲(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探索》编辑部,广东广州511483)一、开放科学是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开放获取运动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地区医药卫生学图书馆(BIREME)的建立可视为最早的、公共的且不受限制的存储库。1992年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建立了国际科学出版物获取网络,成为开放获取运动的里程碑。[1]开放科学(OpenScience)一词由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大卫提出,他认为科学知识应在出版后以公开、透明的形式为全社会所共享。[2]此后,开放科学逐步进入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视野,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发布报告《让开放科学成为现实》,2016年欧盟委员会(EC)开启“欧洲开放科学云”计划,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发布报告《开放科学设计:实现21世纪科研愿景》。[3]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开放科学建议书》,作为唯一被授权规划开放科学事务的全球组织,UNESCO提出开放科学应向所有人零门槛开放获取科学知识和数据的途径,通过数据、协议、软件和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4],缩小数字、技术和知识差距,打破传统科学研究的壁垒。在《开放科学建议书》的架构中,“开放科学出版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书籍、研究报告及会议论文。应当说,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今学术期刊出版的全过程又被开放科学赋予了全新的评价标准。从开放获取开始,期刊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同时,作为知识生产者,期刊必须调动力量,号召作者、审稿人等参与开放数据、开放方法、开放同行评议等摘要:我国的学术期刊正经历从简单量化评价到综合评价的过渡阶段,开放科学以公开、透明、共享、融合的特质对期刊出版全流程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为期刊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向。从重塑理念开始,学术期刊应逐步开放存取、共享数据、开放同行评议,以提升其社会效益。而期刊评价须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开放性指标,沿着动态多元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依托学术共同体开放同行评议的成果,提升开放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使期刊评价走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伦理化的道路。关键词:开放科学;学术期刊;期刊评价;改革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31(2023)05-0081-06收稿日期: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