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今日制造与升级2023.8Market市场宏观业界讲坛变革与趋势报告记者Ⅰ夏小禾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等发展目标。可靠性作为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应用领域持续拓宽,部分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可靠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指标尚待提升,管理和专业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掣肘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施意见》指出,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推进,可靠性理念得到进一步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现代产品的可靠性,需要从产品以及人机交互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对于可靠性指标要求更为全面,不仅要追求绝对高可靠、长寿命,更关注经济成本和生态约束下的最佳可靠性水平。三是由“产品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变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可靠性”,贯穿产品的研制、生产、使用和报废等各阶段,覆盖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整机与系统等环节,涉及维度更为广泛。《实施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夯基础、优服务、促提升的思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等举措,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到2030年,聚焦锻长板、促成效,按照树标杆、强带动、促转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推动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聚焦机械、电子、汽车三大行业提升制造业可靠性2023.8今日制造与升级│15宏观市场Market机械、电子、汽车3个行业产业规模大,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辐射带动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