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剧场作品影像化剧场作品影像化——评荷兰NDT舞团多学科舞蹈电影新作MIST刀娜塔吉黄大广杨开周舞蹈剧场如同一部可容万物的“匣子”,艺术家们尽可能发挥自我的想象往匣子里建造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而后等待观者打开。其中关于“匣子”的构建、创设、展示,可借助媒介生态学来阐释,包含人自身本体媒介作为意识的延伸以及高新技术手段作为媒介的互联性传播。而谈及剧场作品影像化,其实质在于编导或艺术家将原本舞台剧场上的作品通过与现代新媒体技术媒介进行跨界融合交流,创作出舞蹈剧场影像作品,将流动的舞蹈、极致的图景、光影的虚幻、肢体的细节等通过高码率高帧技术的摄影机捕捉和录制下来。采用电影拍摄技术,利用近景、特写、中景、全局布景等专业手段展现舞者极致的身体,局部的强调,为突出作品的主旨。利用后期剪辑、配乐、设计再次完善作品,使原本在剧场里固定坐席的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于现场、同范围视野的多维度画面。其作者简介:刀娜塔吉(1998—),女,云南民族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与编导;黄大广(1980—),男,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编导;杨开周(2001—),男,云南民族大学2020级舞蹈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328中国舞蹈学(第三辑)实电影艺术的剪辑手段同舞蹈家编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编者的再创造活动。舞台上演员三维立体用身体表现舞蹈,模拟形象,而于剪辑台上,光标移动放置、切换画面,也是有空间立体的,是导演的“画布”。观者沉浸视觉审美盛宴,编者有效传达作品内涵,共鸣之间便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一、剧场作品影像化趋势(一)舞蹈剧场剧场作为“空间包裹”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容纳量本身意味着空间内创作作品的小众化,且受众群体须具有高水平的思想境界,方可理解艺术家所要传达的“个人趣味”。谈剧场,同英文原词“theater”一样多会想到戏剧,语言表达情绪化的故事结构行为占作品主导地位。除去此类“drama”方式的表演,无言语类别的肢体表现方式是更为原始真实的人类早期情感交流手段。而将人置于“空间匣子”里,通过纯粹的肢体语言叙事传情,或只是简单的行为发生出一系列动态图景,使观者在场沉浸其中,联结主客体意识,产生共鸣。身体原始的能动性引发细胞间的互动,从而刺激大脑作出意识的决断,创作—发生—共鸣,这就是“舞蹈剧场(DanceTheater)”,强调“在场”的意义,将生活场景置于舞台上,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