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文化纵横谨慎表达与虚幻滤镜:未婚流动妇女的短视频自我呈现——以快手短视频“工厂打工妹”为例研究背景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大规模人口流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2019年外出的农民工1.7亿人中女性占30.7%。[1]一方面,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有效途径[2];另一方面,性别问题是人类基本而又古老的问题之一,而在新的流动环境下,两者彼此交织形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农民工与妇女议题的交叉。同时女性和儿童所面临的危机与群体中其他成员相比更为突出,可称为“双重弱势群体”。[3]从婚姻角度来说,流动妇女分为已婚流动妇女和未婚流动妇女,后者收入水平更低,同时也很快面临着婚姻问题。[1]天然的乡土习惯支配下,农村女性的婚姻不仅关乎个体,同时也与家庭紧密绑在一起,因为年轻、社会阅历不足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未婚流动女性面临着相较于已婚流动妇女更糟的心理健康状况。[4]因此,未婚的年轻流动妇女作为流动群体中的重要部分,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催生短视频的井喷式发展,短视频与传统的电影、电视相比,具有直观的音画,几分钟甚至十几秒内高潮迭起的剧情,准入门槛更低,为低学历群体赋权提供了对外发声的机会。在流动人口的短视频应用中,快手充当了其与网梅明丽黄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201800)摘要:我国乡城之间持续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塑造了一个新的群体,其中流动女性占据了近半数比例。主打下沉市场的快手短视频飞速发展,使得以往缺少发声渠道的她们得以进行自我呈现。本文选取快手平台中的未婚流动妇女账号“工厂打工妹”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对其自我呈现进行研究,发现:流动妇女在自我呈现策略上更谨慎;在社会和媒介作用下形成过度审美;存在隐形的性别歧视与反抗现象。关键词:流动妇女;短视频;自我呈现络社会的接口。[5]快手以多种修饰容貌的滤镜、简易的操作、可选择的表达方式获得未婚流动女性群体的亲睐。弱势群体关怀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未婚流动妇女的不稳定因素,学界对其关注及研究有待增强。研究设计戈夫曼提出,戏剧学的视角可以用作分析的端点,作为调查事实的最终方法。[6]本文以未婚流动妇女的短视频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快手中的自我呈现特征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关注表象之下的群体、社会问题。快手作为图片、视频的记录与分享平台,以“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