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一种古典的共同富裕理论金生亮(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在探究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时,墨家并未得到学界重视,然而其“兼爱”主张的实质即追求“共同富裕”。从内容上看,墨家基于不同人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别而提出“有力相劳,有财相分,有道相教”主张,倡导对弱者进行劳动与物质上的帮助以及对民众进行教育。从方式上看,为了实现“兼爱”的目标,墨家一方面通过强调全社会的“强从事”以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则依靠政府的赏罚来创造个体的行为动机。墨家“共同富裕”构想的完整性与可行性源于其在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立场。〔关键词〕墨子;兼爱;力;共同富裕;群众立场〔中图分类号〕B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24)01—0108—08当前,学者们广泛认为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①其中,儒家“大同”说被普遍认为蕴含了共同富裕思想。②而与儒家并立的墨家则受到忽视,仅柯艺伟、张振指出“墨家的墨翟博爱广施,提出‘有财者勉以分人’的建策,以期实现兼相爱和交相利的社会目标”③。但与儒家相比,墨家不仅得到作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重要源头的毛泽东更多的赞扬,并且墨学和社会主义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紧密的思想关联。④由此看来,墨学中应当存在着丰富的共同富裕思想。本文首先通过对“有力相劳,有财相分,有道相教”这一具体理念的分析,揭示了墨家“兼爱”说追求民众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富裕。继而揭示墨家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社会而提出“强从事”和“节用”主张以创造物质基础,以及构造完善的“赏誉”制度来促进民众之间互助。最后则指出墨家之所以有着一套完善且可行的共同富裕理论源自其始终站在人们群众的立场,并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切身奉献。一、有力相劳,有财相分,有道相教在原文中,墨子对“兼爱”的直接解释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因此,有学者将“兼爱”的意涵表述为“视人如己”⑤。然而这一解释过于抽象,更似方法而非内涵。至于“兼爱”的具体意涵是何,则可从“十论”其他篇章中寻得答案:“有力【收稿日期】2023-10-12【作者简介】金生亮,男,浙江兰溪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思想。①张占斌、毕照卿指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华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挥与发展。”见《新时代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