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134_教师元认知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展望宋炳卉姜淑梅*(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思考并进行调节的过程,在教育领域中元认知被广泛地运用。运用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结合元认知的基本原理,对教师元认知策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未来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并拓宽元认知在教师群体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元认知教师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培养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公民。判别学习者是否已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其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教育领域,元认知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发展、教师教学,对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提出的,至今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了。根据元认知的发展历程,国内学者董奇把元认知概括为:“个人参与认知活动时,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的自我调控和自我认识。”[1]国内已有研究总结了现有的研究,认为元认知是一种涵盖性的对心智进行衡量的指标,包括了对认知和情感进行理解、思考、调节的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知识、体验和监控。元认知包括静态知识体系和动态活动过程,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元认知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元认知是一种自觉的反省知识,用于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教师是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因此教师元认知的作用也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元认知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调控的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学者对教师元认知多角度的研究,并分析未来教师元认知的研究方向。一、教师元认知相较于学生,教师的元认知研究相对较少,且更为复杂,体系还不够完备。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在知识结构、知觉、思维、选择注意能力、教学专长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控制力。佐哈尔(Zohar)等强调了教师元认知的复杂性,除了监控和调节他们的认知活动,与学生相比,教师还肩负着改善课程学习、调整教学策略等其他任务。[2]国内学者指出,教师元认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形成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全面认识和积极体验。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