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10期2023年10月CURRICULUM,TEACHINGMATERIALANDMETHODVol.43,No.10October,2023教材研究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及其实现吴小鸥摘要:教师既是教材意义的诠释者,也是创造者。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不仅蕴含着教师积极参与的、富有共性的“原理性知识”,更彰显了教师个人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表现为内化、活化、教化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教师将教育学立场的公共知识转化为教师主体知识、将静态的课文内容转化为实践性的情境意义、将凝练的人类智慧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表达。教师通过教材转化自觉地将自身经验结构向着调整或改组开放,保持着对教育意义的探寻,这正是教师专业自主性的鲜明标志。关键词:教师;教材转化;教材理解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186(2023)100018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百年中国教科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研究”(BOA230224)。作者简介:吴小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31521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1]。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2],要求“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2]。教材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3],教材作为民族文化、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反映,“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4]。杜威在《儿童与教材》一书中指出,虽然教材设计与编撰“必以一个纯粹抽象的理想的原则为中心而重行组织”[5]4,以彰显知识的科学逻辑与认识逻辑的关系,但由于儿童所处之世界,“不出父母伴侣之世界,而未为‘事实’与‘原理’之世界”[5]23,所以教师之为教师,“其问题在:如何利用教材使成为经验(儿童之经验)之一部”[5]20。这样才能彰显教材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教师如何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性知识,进而引领儿童经验继续地改造,是教师专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