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当代思潮近代上海工业卫生研究——以上海工厂联合医务处为例上海工业卫生发展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襟江带海的优势颇为明显,而正是这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上海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各式各样的西方“冒险家”、商人涌入上海,他们的到来,对上海的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而这些冲击亦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上海近代工业的兴起。上海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了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心。抗战前上海近代工业产值已占全国近代工业总产值的一半。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中产生了相应的卫生问题。工厂设备简陋、环境恶劣,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20世纪30年代,吉尔(H.S.Gear)等人对上海的印刷工厂进行了调查。这些被调查的工厂全都是家庭式工场,除了两处稍稍符合工厂的建筑外,其余三处都是租用民房,设备十分简陋。虽然工厂内有员工宿舍,但是宿舍环境极差。“各工厂之粪便处置,仅用木桶。三所工场将木桶放于屋内之走道,其二另辟一小房,其管理不周到,且不洁净,均不堪使用。”[1]工人们在此环境中工作,其身体健康可想而知。除常见疾病外,部分工人还会因工厂设备而受伤。上海沪东工业医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就诊的工人中,工业伤害的诊案件数占到了57%,[2]工业卫生问题不容乐观。早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当时政府曾颁布《暂行工厂通则》。1929年底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工厂法》,1930年工商部根据《工厂法》拟定了《工厂法施行条例草案》,1935年实业部公布《工厂安全及卫生检查细则》,其中“第68条至70条明确了传染病、工人注射预防针、工厂急救设备及设置医药室和工人就诊的规则。”[3]随后,1936陆丹妮(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工业中心的上海,工厂林立,从制造业到各种轻工业,各式各样的工厂矗立在上海的街头巷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卫生问题逐渐显现。本文试以上海工厂联合医务处为例,对近代上海的工业卫生问题进行研究。关键词:上海;工业卫生;发展年实业部直接颁布了关于在工厂中设置卫生室的规则。这些政策的出台表达了当时政府对劳工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想要改善工业卫生的决心。但由于现实的诸多因素,部分法规并不能完全落地实施。上海工厂联合医务处的成立随着上海开埠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上海,西医在上海迅速发展。劳工医院亦在这股浪潮中不断成长:1919年沪东工业医院成立;1927年劳工时疫医院成立……在一众劳工医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