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首察翼边区筑起坚不可样晋察冀边区位于华北北部,是抗战时期我们党领导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以五台山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纪实推的健康防线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正式建立。晋察冀边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到“坚强堡垒”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到“前进阵文图/张丽华地”作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边区抗日军民对敌作战三万二千余次,毙伤日伪军三十五万余人,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抗战期间,在极其艰苦环境条件下,我们党领导晋察冀边区抗日军民加快建设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使整个边区卫生医疗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边区抗日军民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卫生医疗健康科普事业也得到发展。在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里,晋察冀边区的广大医护工作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独到医术,有力保障了抗日军民的生命健康和部队战斗力建设,为夺取抗战胜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防线。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心情走近那段历史,体味历史的苦难与辉煌,感受晋察冀边区广大医务人员的奉献与牺牲、奋斗与荣光……40PLAHEALTH红色基因国难当头,疫病凶狂,必须筑起抗日军民健康防线晋察冀边区处在华北抗日最前线,对敌斗争形势非常严峻复杂,战斗非常激烈,加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十分紧迫。但晋察冀边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极度匮乏。疾病威胁着抗日军民身心健康,死神缠绕在人们的心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对边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扫荡”,老百姓生活动荡不安,健康难以保障。特别是日寇发动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导致边区传染病频发流行。据史料记载:1939年秋至1940年夏,涞源、易县的疫情非常严重。在被调查的110550人中,发病人数为70040人,发病率达63.4%,死亡人数为31838人,死亡率达28.8%。1943年10月14日,灵丘县五区乞回寺村健康人数仅占4.1%,病人中疟疾占67.7%、回归热占7.5%、感冒占6%。1944年2月,灵丘南部病人约占全部人口的40%;阜平、平山、行唐等县病人占全部人口的1/4。1945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罗庄村16岁以下少儿743人中患麻疹者366人,占总数的49.3%。抗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