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校本表达的价值逻辑及实践策略●汪美娟摘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贯彻教育理念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理念的校本表达,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新型优质学校,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理念校本表达是教育理念的具象化、活动化、经验化和系统化过程,体现在学校的办学主张、教师信念、校本课程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需要通过理念、行动和反思来实现。关键词教育理念;校本表达;价值逻辑作者汪美娟,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州350117)教育理念是对教育规律的价值判断,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诉求。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贯彻教育理念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理念的校本表达,依托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和实践方略。只有学校将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一、教育理念校本表达的内涵阐释体现时代价值的教育理念指向学校历史、现状和发展的理想期望,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实践运用,需要从具象化、活动化、经验化、系统化四方面理解教育理念校本表达的内涵。(一)具象化理论是对实践体系的逻辑表征,用概念、范畴和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理念是基于一定的教育规律,对教育应然状态形成的抽象化教育观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形成物,具有抽象化特征,属于精神领域范畴的理性认识成果,具有价值期望、价值理想的成分。支配行为的理论有外显理论和内隐理论两种形态,前者是信奉的理论,体现“只说不做”特质,可能会与个体行动保持距离乃至脱节,而后者是行动过程中自觉加以运用并且习而不察的理论,正好弥补前者的局限性。内隐理论是行动的真实向导,个体行动无论如何也摆脱95教育评论/2023年第12期不了内隐理论影响。[1]将抽象教育理念具体化、实践化、具象化为教学实践活动中支配个体行动的内隐理论,通过抽象理念、观念、概念的提取,实现智力思维活动向具体实践活动转化。教育实践者需要面向实践的简化理论,以模式、话语、方法、策略等接近教育实践的形式表达,以简明方式向提供“教育应该是什么”或“教育应该怎么做”的信息。[2]为发挥教育理念对学校发展的指导作用,需要凝练教育理念,使之具象化,不断发挥教育规律的实践引领作用。(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