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策划PLANNING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往前再走一步”,其中的“教学评价牵引行动”对学校教学评价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将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深入发展,从而实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一、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牵引”作用教学评价问题向来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一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教学评价改革为牵引,整体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进步,一旦取得实质突破即可带动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背负着太多期望,甚至承受了众多不理智的嘲笑和骂声。其实,教学评价一直都在牵引着学校教学及其改革,就像一支无形的指挥棒在发挥着作用。这也就是多少年来所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深层原因所在。这说明教学评价一直未走出在“应该怎么做”和“实际怎么做”之间左右为难、步履维艰、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所以,教学评价要想改变,必先直面严酷的现实,否则即会失去变革的基础而成为“表面文章”。而这次教学评价牵引行动意在强调,“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然重在行动,那就不能只说不做,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具体说来,教学评价到底应该怎样发挥“牵引”行动的作用呢?首先,在教学评价目标高度上“牵引”。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这个目标显然在高度上超越了以往知识技能立意的教学评价,尽管真正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尚需付出艰难努力。相应地,教学评价也被赋予了整体视角,即视教学评价为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整体,从而超越了以往仅被视为教学过程中最后环节的局限。其次,在教学评价功能完善上“牵引”。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需要教育者全面地认识并整合地实现。所以,在牵引活动中要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和反馈功能,而像传统教学评价那样只强调筛选功能和选拔功能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教学评价的自我完善功能也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既要能够引导学生自评,并教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又要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再次,在教学评价手段创新上“牵引”。为适应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