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2023年第64卷第9期收稿日期:2023-05-12作者简介:肖蓬蓬(1987—),江西吉安人,硕士,主要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渔业发展等研究,E-mail:564757372@qq.com。文献著录格式:肖蓬蓬,马雅敏,顾兴国.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的资源特征与多元价值[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9):2114-2118.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60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的资源特征与多元价值肖蓬蓬1,马雅敏2,顾兴国3(1.磐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磐安322300;2.缙云县农业农村局,浙江缙云32140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创意农业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摘要: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是缙云人充分利用山区茭白田的水面空间资源套养麻鸭,并通过茭白、麻鸭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调研等途径,依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梳理了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的历史演变,阐述了该系统在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质资源、传统知识与技术、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等方面的遗产特征,并分析了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文化、科研、示范的多元价值。关键词: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价值;缙云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8-9017(2023)09-2114-05缙云县地处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地区东北部,山脉丘陵延绵起伏,其间水田、池塘、堰坝、沟渠纵横交错,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缙云人充分利用山区茭白田的水面空间资源套养麻鸭,利用它们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并形成了缙云特有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茭白-麻鸭共生模式。2021年“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入选成为第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关于过去的而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1],全面发掘、整理和保护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这一宝贵农业文化遗产,并适当利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缙云县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历史演变缙云麻鸭养殖历史悠久,由于缙云地处偏僻,古籍记载十分稀缺,因此,真正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只找到大明成化壬寅年(公元1482年)编修的《处州府志》,其中相关记载有2处:一是《禽类》—鸭;二是《灵异》—杨宗盛,居缙云之西邢弄,兄弟二人各一妇,永乐间,因家失乳鸭。茭白种植最早可追溯到700a前元朝《仙都志》(公元1348年),其中明确记载:“‘菰根’,入草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