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天体防御模拟推演分析与启示李海涛,辛晓生(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防范近地天体撞击、加强近地天体防御科学研究与技术验证和演习演练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已组织开展的历次近地天体防御模拟推演,重点对代表性较强的2019年和2021年国际近地天体防御模拟推演进行了概要介绍,对比分析了2次推演的参演单位、场景假定、推演流程和结果,并结合这2次推演对涉及近地天体防御的监测预警、撞击风险评估和在轨处置等各相关力量的组织流程和关键能力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对中国加强近地天体防御工作、组织开展天体防御模拟推演的启示及思路建议。关键词:近地天体防御;模拟推演;启示中图分类号:P185.7;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287(2023)04-0443-10DOI:10.15982/j.issn.2096-9287.2023.20230059引用格式:李海涛,辛晓生.近地天体防御模拟推演分析与启示[J].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2023,10(4):443-452.Referenceformat:LIHT,XINXS.Analysisofandinspirationfromplanetarydefenseexercises[J].JournalofDeepSpaceExploration,2023,10(4):443-452.引言近年来,多颗近地天体以小于地–月距离,甚至小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的距离飞掠地球。2013年2月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发生小行星坠入地球大气层导致空爆事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1]。类似的火流星事件在中国云南、吉林等地也多次发生。近地小行星防御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高度关注[2-3]。美国空军早在2008年举办了“未来演习2009”桌面演习项目[4],首次针对近地天体撞击防御开展针对性模拟推演,旨在提升美国军方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对近地天体撞击事件的重视,明确各方职责范围,识别应对能力短板。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FEMA)联合于2013—2016年先后组织了3次模拟推演,推演侧重于演练近地天体撞击灾害公共信息传播、突发事件应对和灾后救援等方面[5]。自2015年起,依托两年一次的国际行星防御大会(PlanetaryDefenseConference,PDC),在NASA下属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lanetaryDefenseCoordinationOffice,PDCO)指导下,由喷气推进实验室(JetPropulsionLaboratory,JPL)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enterforNearEarthObjectStudies,CNEOS)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itedNationsOffice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