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卷第1期2024年1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57No.1Jan.2024□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朝鲜译官金指南的《北征录》与穆克登定界李花子[摘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鲜译官金指南跟随清朝乌喇总管穆克登调查中朝边境地区,留下了记录全程的日记《北征录》,这是研究穆克登定界的重要资料。金指南本人因年老的关系,未能登上长白山亲历查水源、立碑定界的过程,但他记录了朝方亲历者的驰报、报状,由于这段记录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内容难免模糊不清,加之地名信息简陋,因此单凭《北征录》来判断穆克登确定的图们江水源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参考其他文献特别是双方的地图资料方能搞清全貌,分辨出穆克登定的“大红丹水上流”实指红土水而不是指今红丹水。《北征录》透露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中方隐瞒了制作地图(《皇舆全览图》)的最主要目的,而强调长白山定界,这是为了吸引朝方的关注,抵消对查界的疑虑,以完成边境地理调查和地图制作,反映了双方对查界关注的不同侧重面及宗藩关系下相互交往的实态。[关键词]金指南;《北征录》;穆克登定界图;满文长白山图;大红丹水[文章编号]1009-3311(2024)01-0073-10[作者简介]李花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有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穆克登定界研究,中方资料相对匮乏,①而韩方资料较为丰富,不少是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如朝鲜二使(接伴使朴权、咸镜道观察使李善溥)给国王上的状启,大部分保留在官撰《朝鲜肃宗实录》《备边司誊录》及《承政院日记》中。朝鲜人还留下了不少日记资料,如接伴使朴权写了《北征日记》,首译金指南写了《北征录》,金指南的儿子同为译官的金庆门托朋友洪世泰写了《白头山记》等。此外,韩方还保存了穆克登定界图的摹本,分别收入法兰西学院收藏的《天下诸国图》(1767-1776年,以下简称“法图”)和首尔大学奎章阁收藏的《舆地图》(1834-1849年,以下简称“奎图”)中。②与之相似的中方地图是1905·37·①②有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穆克登定界的中方资料,包括《清圣祖实录》的两条记录(康熙五十年五月癸巳条、八月辛酉条)、康熙《皇舆全览图》的长白山部分、乾隆年间齐召南编纂的《水道提纲》、官撰《清会典图》,以及1905年日本人内藤湖南在盛京翔凤阁发现的“满文长白山图”等。穆克登先后两次奉旨查界,归国后都有奏文和随行画员绘制的地图,但因内阁大库火灾而荡然无存(参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