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分配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1992—2022年间CNKI数据库中426篇有关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三次分配先后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审视分配不公的概念启蒙期、推动行业发展的制度探索期和助力共同富裕的热点爆发期;现有文献已形成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内在动力、外在表现和积极影响四大研究板块,板块间存在紧密的理论联系;近年来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慈善事业、税收政策的关系成为热点议题,出现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实践机制、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鼓励第三次分配创造价值等研究趋势。过往研究仍存在现实观照不够、偏重理论演绎和视角过于宏观三大不足,未来应围绕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理论框架、鼓励个人捐赠、激发志愿服务、促进商业向善和赋能慈善组织展开研究。〔关键词〕第三次分配;公益慈善;CiteSpace;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184)〔作者简介〕苗青,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尹晖,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23)05-0122-14苗青尹晖【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一、引言以公益慈善事业为核心的第三次分配是完善我国收入和财富调节机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作用,近年来赋予第三次分配更高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2〕。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从共同富裕角度指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3〕。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4〕,使第三次分配成为我国基本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近30年我国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总体趋势与热点问题分析122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5〕。当前,我国第三次分配现状仍无法满足基本分配制度要求。从慈善捐赠总量来看,近20年来我国捐赠总量占GDP的比重始终低于0.25%,与发达国家2%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