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1—29作者简介:刘少杰(1988—),女,陕西榆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研究;张京鱼(1963—),男,陕西渭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理论、语言习得及方言学研究。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3JK007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引进人才(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3DS03)构式语法框架下清涧方言“圪AA的”状态形容词研究刘少杰1,张京鱼2,3(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00;2.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24;3.西安外国语大学院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摘要:陕北晋语清涧方言中“圪AA的”状态形容词有180多个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按照构式语法属于四字格构式。形态上,该构式中A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和拟声词。“圪AA的”表达式一部分是通过其对应的“A”式“圪A”式、“AA的”式经重叠、加缀等形态变化生成,一部分是通过给“圪AA的”构式填充A后再将其重叠的结果。句法上,该构式可以在句中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不受单音节否定词修饰,但可以用在“不/没说”含有对比的否定句中。该构式的基本义为描绘性,其语义和语用内涵包括“极致性”语义量值、“消极/负面性”立场态度偏向和“口语性”语体色彩。关键词:构式语法;清涧方言;圪AA的;状态形容词;描绘性;对比否定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871(2024)01-0029-10DOI:10.16752/j.cnki.jylu.2024.01.006一、引言清涧方言属于陕北晋语的吕梁片,其词汇、语法一方面体现了晋语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圪AA的”表达式是清涧方言里一类使用频繁、结构特殊、口语色彩鲜明的重叠式状态形容词,仅清涧方言中就有180多条。“圪”是晋语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成分,也是晋语区别于其它方言的一个重要形态标记。在不同方言点,其读音有所差别,其用法、活跃程度也不尽相同,书面上有记作“圪”“纥”“疙”“胳”“屹”等的,“是因为没有实在意义而有多种写法”[1]。研究晋语的学者一般把它记作“圪”,以“圪”打头的词被称为圪头词①。圪头词在晋语中数量众多,主要包括圪A、圪AA、圪A圪A、圪圪AA、圪A圪B、圪ABB、圪ABC七类,其中尤以圪A和圪AA式数量最多。迄今为止,学界已对晋语圪头词中“圪”的性质和语法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圪头词,尤其是“圪A”式圪头词的结构、类型、语义特点、语法功能、历史流变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圪”是一个只表音、不表义、不标类、能构词、能构形、有一定附加意义(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