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年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师永强1,宋雪剑2,魏亚娟2**,耿巍3,张新生1,李话语4(1.太原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山西太原030012;2.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3.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12;4.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山西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11个地市级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以2012—2022年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山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山西省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通过标准差椭圆和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得出,山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体分布呈南北延伸,空间结构类型为集聚型,3A级以上旅游景区逐渐向晋南、晋东南发展;②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各地级市3A级以上景区分布不均衡,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区域有明显差异,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太原市周边;③交通条件、城市等级、水系、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均是影响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关键词: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最近邻距离法;影响因素;山西省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8−7971(2024)02−0288−11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物质依托.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旅游景区的建设逐渐受到地方政府重视.3A级景区作为反映地区开发建设的水准,已经成为旅游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1].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级别和数量组合不仅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而且影响着文旅产业的优化调整和旅游经济的发展[2-3].旅游景区地域空间结构既是旅游业应对旅游需求的一种响应,也是旅游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表现[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数理模型、地理学方法已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多层次的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空间格局分析和驱动机制的分析工作[5-8].例如:宁志中等[5]通过对中国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发现,自2001—2016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数呈现快速增长,但是景区分布较为分散,区域分异加剧;邓华侨[6]通过对成都市旅游景区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成都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总体呈现散射状分布模式,景区个数与距离市区距离呈正比;邹建琴等[7]通过对中国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发现,红色旅游景区受红色旅游资源、海拔、政策保障、坡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资源联动和消费水平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