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1期延边教育学院学报Vol.38No.12024年2月JournalofYanbianInstituteofEducationFeb.2024·108·“历史现场”视域下博物馆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融合探究①——以湖州市博物馆为例张一平李章程(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白鱼潭校区,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博物馆资源的直观性、广博性等特征契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具体性、连续性特点,有利于建构客观的历史教学情境。以“历史现场”理论为指导,以“走进”和“走出”为研究方式,将博物馆资源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新路径。关键词:历史现场;博物馆;中学历史教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64(2024)01-0108-05所谓“历史现场”,不仅指历史事件或历史事实发生的地点(Site)和语境(Context),也包括记录这些史实的各种各样的文本(Text),以及考古发现的文物(Relics)和仍然存活于普通人头脑中的记忆(Memories)。[1]换言之,接近真实的场域和历史语境是走近“历史现场”的主要内容。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走近历史现场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被认知与被理解对象的博物馆资源,具有高度综合的文化特征,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课程资源,这一点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里均予以强调。囿于条件的限制,两者的耦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常常体现为一种模拟的情景化教学,且易陷入一种盲区,即情景化教学需要创设环境,而这种环境创设被严格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无法感知真实的历史和走进历史现场。鉴于此,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借助博物馆资源独特的“天然禀赋”,通过走进和走出的方式,将历史课堂与历史现场有机融合,推进学生立体地审视历史,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博物馆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的适切性中学历史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于教学素材的把握,而博物馆作为地方历史文化最为重要的典藏地之一,其天然属性中就包含有历史素材,这种历史素材与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具有良好的适切性。它既表现为博物馆资源和历史资源的统一性,又体现博物馆文化资源政策和教育政策的一贯性,更蕴含公民素质培养和学生教育主体的一致性。(一)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首先,历史新课标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界定突出了博物馆资源的重要地位,即“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利用的收稿日期:202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