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56科学中国人2023年9月脚下是现实,心上是理想——记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胡摇黄雪霜李明丽如果单从思维方式来看,胡摇不太像是科学家,倒更像个哲学家。“这个时代让我们拥有无数种可能,也带给我们数不尽的迷茫。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取得平衡,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也许是很多人摸索一生的问题。”在她看来,只有找到这种平衡,才能驱散心间的迷雾,望见远航的灯塔,这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8年,胡摇自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毕业,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并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随着阅历和身份的变化,胡摇当时主要从事的非球面抗振干涉仪研究也日益深入,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据了解,在惯性约束聚变、高分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包括非球面和自由曲面在内的高性能复杂表面光学元件至关重要,而光学元件加工和光学系统装调精度则由光学测量精度直接决定。因此,复杂表面高精度干涉测量是光学测量领域的国际难题和竞争焦点。在众多复杂表面测量的方法,如坐标法、刀口法、哈特曼法和干涉法中,干涉法由于具有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的优点,成为复杂表面高精度终检的主流方法。复杂表面高精度干涉测量的关键是生成与被测面相同的高精度参考面,但目前复杂表面实物标准尚属空白;且传统干涉法受环境振动影响,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极高。胡摇在郝群教授、朱秋东副教授的团队中,围绕物理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构成的虚拟干涉仪展开研究,探索虚拟标准面以实现对复杂表面的“以虚测实”;此外,针对瞬态抗振干涉技术,研究了基于随机移相干涉的主被动结合的抗振干涉算法,实现了“瞬态精测”。随着科研的深入,初入职场的青涩褪去,彼时,胡摇也在现实责任和理想研究中摇摆,她是否应继续深耕这一领域?胡摇坦言:“我是一个思想上‘不安定’的人,对很多新鲜的、有挑战的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长久从事单一的研究令我很苦恼。干涉仪对我而言,是一种现实责任,是我必须做的研究。”她不是那种惊才绝艳,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全新学科知识的人,也不是那种我行我素,全然游离于世俗之外的人。领导的信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任务、自身的责任和短板……这些现实因素桎梏着胡摇,使她难以完全抽身向新的领域发起挑战。在随后的几年里,她试图延续博士期间的研究,探寻光栅多自由度传感器的应用,也曾经尝试将新兴的光频梳光源与从小向往的天文学联系起来,但由胡摇2023年9月科学中国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