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CB007)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陈明锴,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kaimingchen@163.com门静脉高压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柯舸张弛陈明锴摘要门静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是肝硬化患者失代偿的重要病理特征,可导致腹腔积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对于代偿期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合并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clinicallysignificantportalhyperten-sion,CSPH)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以及预后。目前PH诊断的金标准仍是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venouspressuregradient,HVPG)的检测,而随着诊断相关的医学影像学及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H的无创诊断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本文主要就近年来PH的血清学及影像学诊断方法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关键词无创诊断门静脉高压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4.036门静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是肝硬化患者失代偿的病理特征,主要由肝内循环解剖与功能的破坏及内脏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增高等病理变化导致。对PH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减少腹腔积液、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肝硬化患者PH的诊断依赖于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venouspressuregradient,HVPG)的检测,肝脏组织活检以及胃镜检查也能辅助诊断门脉高压,但鉴于以上诊断方法的有创及侵入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以及基层医院设备的限制,该项检查的的接受度较低。尽管PH的无创诊断技术不断进展,但仍然不能完全取代HVPG检测,因此开发一项准确、安全、易行的无创诊断技术仍须不断探索。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H血清学及影像学无创诊断方法的新进展,以期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一、血清学诊断方法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olubleCD163,sCD163):sCD163是活化巨噬细胞的特异标志物。肝巨噬细胞作为肝脏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加血管收缩物质的产生并减少血管扩张物质的生成而增加门脉压力[2]。多项研究已证实,通过监测血浆中sCD163水平可预测PH进展。Holland-Fischer等[3]研究发现,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术前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sCD163浓度是正常人的3倍,且sCD163与门静脉压力梯度呈线性相关,提示sCD163可能作为反映PH的血清学标志物。一项sCD163对食管静脉曲张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随着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增加,sCD163水平逐渐升高,间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