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论竹笛演奏技巧与地域音乐语音性特点融合沈阳音乐学院/徐宗科摘要:竹笛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民族吹奏乐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奏技巧日臻完美。现代的竹笛演奏技术呈现着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为竹笛创作了优秀的独奏、重奏及由乐队协奏的新作品。竹笛的演奏技法与地域音乐语音性特点融合,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表现方式。但是竹笛等民族器乐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影响力有所减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竹笛演奏技法的传承和创新,以便包括竹笛在内的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能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关键词:竹笛演奏技巧地域音乐语音性特点20世纪的中后期,有相当多的中外作曲家为竹笛创作了众多的独麦曲及协奏曲,使竹笛的演奏及表现领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竹笛还在很多戏剧、戏曲和声乐演唱中担任伴奏,乐队中主要的领奏、独奏段落通常也由竹笛首席来完成。竹笛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它既能表现欢快喜悦的心情,也能表达悲愤哀怨的情绪,具有迷人的魅力。它可以通过奏技法的变化,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通过颜、叠、震、打等装饰技巧表现出江南美景;通过吐、滑等技巧表达北部地区人民质朴感人的深情。虽然竹笛是件极具中国特色的乐器,但它的演奏内容及风格又是非常广和宽泛的,从古代的五声音阶乐器演变到如今的十二平均律,它的表演可涉及中外所有音乐。由于竹笛本来就是从戏曲伴奏中脱胎而出,所以竹笛在戏剧戏曲声乐担任伴奏任务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一、竹笛演奏基本技法当代竹笛的演奏技巧是基于传统演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演化出来的。新的演奏技巧演奏难度更大,对乐曲的表达能力更强,学习演奏的周期更长。但是,其表达音乐的能力更自如、细腻与强大。文中通过竹笛的演奏方法以及作品的分析,通过竹笛演奏展现音乐作品的地域风情以及演奏的语言腔调。(一)花舌北方民间乐曲的演奏中,花舌的运用非常广泛,它还常与历音、颤音、飞指、剁音等技巧结合使用。在冯子存先生的《喜相逢》《放风筝》等作品中,便有大量乐段使用花舌这一技巧。花舌民间俗称“打嘟噜”,是舌头在口腔中由于气的冲击而飞速颤动所产生的一种碎音效果,是一种极有特点的技巧。初学时可以先不用笛,用舌头在口腔内反复练习“打嘟噜”,之后再用在竹笛子上,用长音练习是最好的。注意舌头要自然放松,多利用舌头本身的弹动功能,并结合腹肌的控制。(二)倚音竹笛作品中的江南风格的乐曲中(江南丝竹中常运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