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新疆新闻出版广电BIANJIYUCEHUA编辑与策划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带动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生态体系的巨变,如新闻信息源重构、新闻画面呈现重构等,也推动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载体和时间性的重构。随着媒体融合深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开始在新闻画面呈现中介入新媒体传播方式以对新闻视觉的包装,比如融入意境深远的意象图片、制作精良的短视频等,力图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用唯美的视觉表达快速抓取新闻受众的眼球,切实提高新闻的收视率。然而,一些新闻工作者由于经验不足,而陷入了新闻画面呈现的误区,导致新闻传播不但背离受众需求,还背离新闻传播规则。一、融媒体时代新闻画面呈现的误区进入融媒体时代,因新媒体在新闻画面呈现中的介入,新闻画面的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了由平面化、静态化、线形化向立体化、动态化、互动化的转变。不可否认,新闻画面视觉传达设计的这种全新转变能消除受众阅读文字的疲劳感,给予受众唯美的视觉享受,甚至刺激受众消费的欲望,让受众打心底里乐意接收新闻资讯。然而,这种全新转变也让一些新闻工作者陷入了新闻视觉传达设计的误区,例如,热衷于让每个新闻画面都插入短视频、图片、动画、数据统计表等元素,并千方百计让受众惊叹,以满足受众的视觉感官,而不关注新闻题材、情节、内容及新闻表象背后的意义。这样只会让受众在接收新闻后,仅获得新闻画面所展示的表象,而得不到其背后的深意。媒介理论专家认为,这种行为最终将使受众在接收新闻时“不再能保持良好状态”,且会使受众的“理解力下降”。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当克制自身在新闻视觉传达设计上的“自我满足”心理,尽可能从“让受众看有所得”的角度去设计新闻画面,避免新闻画面的过度唯美化。二、回归受众需求本身的新闻画面呈现要求传播学者在探讨信息沟通中的人的需求时指出,从人际传播标准来看,人在信息沟通中会出现三种需求,一是维持和谐关系的需求,二是控制的需求,三是精神的需求。对于大众媒介下的受众来说,其需求其实就是“信息需求、精神需求”。若将这一本质需求置于末端,一味地用视觉奇观来刺激受众,调动受众的无深度消费反应,必然会使受众成为新闻的“看客”,受众的新闻思想也将会被消解。因此,在媒介形态日渐丰富、媒体融合深度日渐提高的当下,新闻画面的视觉传达设计者要坚持回归受众需求本身,暂时忽略新闻关注度、点击量之类的外延指标,根据新闻题材、情节以及内容,选择合适的图像、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