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前沿2024年2月第14卷第4期综合医学·125·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赵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江苏泰州225400)【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A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吸烟/饮酒史、伴糖尿病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固定类型、卧床时间、伴高血压、伴冠心病、术后感染、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深静脉血栓形成史、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卧床时间、高血压、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史、血浆D-二聚体浓度>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5.235ng/mL均是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骨折至入院时间、术后感染、卧床时间、高血压、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史、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等,针对此类患者更应该加强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24)04-0125-03下肢骨折最常见的有股骨、胫腓骨、跟骨及足附骨的骨折,且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受到外界暴力更易发生损伤。患者患处伴有肿胀疼痛症状,活动受限,可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易出现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骨折后血管内膜受损,体内炎症加剧,血液高凝。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其发病率为上肢的十倍。目前,我国的发病率尚无明确的统计资料,但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3]。我国现有的一些中心推测,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后遗症患者约有3000万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急性阶段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