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DREDSCHOOLSINARTS64李佳奇,等开拓与隐忧视觉文化语境下影像化余事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反思文章编号:1003-9104(2024)01-0064-08开拓与隐忧一视觉文化语境下影像化叙事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反思李佳奇,吴景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视艺术的崛起对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强烈冲击。小说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有意识地向影视靠拢,在文本创作中出现了影像化叙事倾向。二者的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推动了文体变革,但无节制地运用影视技法也损害了文学独立的审美品格,这是当前函待正视的问题,也是对创作者的考验。未来小说的发展既面临严酷的挑战,也迎来时代的机遇。关键词:视觉文化;影像化叙事;审美反思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视觉文化作为后现代的一种主导文化形态,已在当前社会文化中占据了不可小觀的地位,感官化的图像元素几乎席卷了当前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渗透与革新了人们旧有的时空观与思维方式。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就曾在20世纪初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118他将电影比作印刷术,认为二者都能够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大量复制与传播思想,而电影的优势恰恰在于能够给人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拿大传媒学者麦克卢汉也指出:“我们似乎正在从一种抽象的书籍文化进人一种高度感性、造型和画像似的文化。”[2]459当前视觉性的因素与逻辑已经成为本时代的文化主因,较之传统的印刷文化,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时代要求,同时迎合全球化趋势,并且直接体现了大众意识形态,因此也可将之视为大众传媒时代消费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影视艺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一种直接的表现形式,与以文学为代表的书写文化相较已愈发占据优势地位,并强势挑战与挤压了传统文学的生存。本文中“影像化叙事”一词,泛指在小说创作中作家采用的与影像化特质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与叙事策略,也是当下文学的影像化生存最直接而显著的文本外在表现形态。*作者简介:李佳奇(1990一),女,汉,吉林桦甸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吴景明(1974一),男,汉,吉林长春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HUNDREDSCHOOLSINARTS65艺术百家2024年第1期总第196期一、瓦解与突围:小说叙事的影像化选择视觉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