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2月第8卷第3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中采用多模式MRI技术的价值杨荣强(中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中山528400)【摘要】目的:探析多模式MRI技术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有侧支循环组(n=26)和无侧支循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分析多模式MRI技术评估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患者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脑血容量(CBV)分别为(4.52±1.12)s、(16.97±2.02)s和(2.51±0.12)mL/100g,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侧支循环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为(58.36±4.12)mL/(100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多模式MRI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5.16%(59/62),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多模式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25/27)、特异度为97.14%(34/3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中采用多模式MRI技术具有较高准确率,与DSA诊断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因此,多模式MRI技术应用在脑梗死预后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临床评估中大力推广。【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多模式MRI技术;准确率;敏感度【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3-0088-03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ischemicstroke,AIS)因脑部供血不足、供血动脉闭塞等可造成脑组织坏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1]。AIS发病后患者多存在脑动脉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生成、开放可有效缓解缺血脑组织损伤,提升临床疗效和预后结局,因此,AIS侧支循环评估成为临床主要研究问题[2-3]。影像学技术快速更新、发展,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pseudocontinuousarterialspinlabeling,3D-PCASL)、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成为常用技术。DWI属于无创性磁共振技术,对患者机体病变活性组织水分子微观动态变化予以清晰显示,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完成定量分析,应用率较高[4]。3D-PCASL是脑血流量评估的主要技术,可有效标记动脉中水分子,测定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