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卷总第524期“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专题1本期专题: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专题客座主编黄崇文现任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青、浙江省杰青、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学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主要从事6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超表面技术、全息MIMO、通感一体化、6G无线AI等。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专题特邀编辑:潘存华东南大学教授游昌盛南方科技大学博导何继光阿联酋科技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凡南方科技大学博导徐勇军重庆邮电大学教授主编观点移动通信诞生40多年来,经历了5代标准,取得了辉煌成就,从2024年开始,第六代移动通信即将进入标准化。作为未来6G移动通信的两大潜在技术,智能超表面(RIS)和通感一体化(ISAC)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和产业界在理论探讨、关键技术、实现算法及工程试验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表明RIS电磁调控无线环境技术、通感一体化、毫米波感知等技术方案能极大提升通信与感知体验,具有巨大的工程实践意义,具备成为5.5G/6G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的潜力。为推动RI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推出“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专题,旨在融合智能超表面和毫米波感知两项关键6G候选技术的各自优势,关注RIS辅助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关键研究进展,聚焦相关领域的高质量优秀论文。本次专题共收稿15篇,内容涵盖了信道估计、波束赋形、通感定位、性能优化、硬件测试、未来发展和机遇等多个RIS辅助通感一体化的最新研究方向。在信道估计方面,专题论文深人探讨了RIS辅助毫米波MIMO信道估计、稀疏自适应信道估计、盲超分辨技术的感知参数估计算法等,反映了业界在大规模MIMO场景下信道参数估计等最新研究成果。在波束赋形方面,专题论文探讨了STAR-RIS辅助通感算一体化系统的波束赋形算法、基站的波束赋形和RIS相位算法设计、联合优化基站的主动波束赋形和RIS反射系数、异步时空编码超表面的神经网络,反映了业界在RIS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波束赋形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也有多篇论文聚焦于天线校准和导频分配算法、基于不同类型智能反射面的定位、通感性能优化、硬件实验验证以及对未来RIS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和6G近场方面的展望等,反映了业界在RIS辅助通感一体化多个方面的进展。本次专题得到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全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在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