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摘要]本研究基于《卖花女》英汉一对二平行语料库,从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出发,分析杨宪益译本与林语堂译本的语言风格差异,结果表明:(1)在词汇层面,林译本用词更加丰富,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而杨译本语言则呈现出凝练的特点;(2)在句法层面,林译本句段更多且较简短,句子复杂度较低,而杨译本句子复杂度更高;(3)在语篇层面,林译本表达的感情较含蓄,而杨译本则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惊叹、喜悦、愤怒等情感表达。[关键词]《卖花女》;英汉平行语料库;译者风格[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5-0016-04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比较研究——以《卖花女》中译本为例□任迎迎周子梅作者简介:任迎迎,山东科技大学。周子梅,通讯作者,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研究方向:英汉笔译、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收稿日期:2023-7-121研究背景《卖花女》(Pygmalion)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于1912年出版的讽刺戏剧作品,该剧作通过描写语音学教授训练卖花女的语音、语调,从而使其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讽刺了英国社会腐朽保守的等级制度。Pygmalion一经发表,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中国翻译界,林语堂和杨宪益两位学者率先将Pygmalion译为中文,受到学界的认可。林语堂和杨宪益都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其译作兼顾中西经典名作。现有的对两位译者风格的研究以汉译英为主,较少有学者关注英译汉并对两位译者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此,本文以自建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卖花女》杨宪益译本(简称“杨译本”)与林语堂译本(简称“林译本”)的译者风格差异。2文献综述译者风格,即译者的翻译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典型规律性言语行为(李德凤等,2018)。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文本的风格是对源语文本风格的再现,直至20世纪60年代,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胡开宝等,2017)。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奈达开始关注译者个人经历和翻译观念对译文形式的影响,提出了“译者风格”的概念。传统的译者风格研究以文本典型例句分析为主,依靠人工检阅文本、分析语言特征和风格差异,运用人工分析和比较法居多(徐欣,2010)。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技和翻译理论的长足发展为译者风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语料库,这意味着译者风格研究手段和范式的变革(赵朝永,2020)。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译者翻译风格研究不断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