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ARTEDUCATIONRESEARCH一、锦灰堆概述1.锦灰堆的起源锦灰堆起于元代,盛于清末民初,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成为中国画的独特画种,延续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锦灰堆又被称作“八破图”,也叫“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创作者主要使用中国画传统的工笔画表现技艺,将古代文人的作品或其书房的部件、杂物以相对写实的方式和堆叠的形式表现在画面中,画面中的物品一般呈现出不完整的、焦黄的边缘和底色,给人以被折断、烧制过后残留物的感觉,展现出独特的残缺之美。“锦灰堆”起源于何时何地,缺乏明确的记载。王世襄《锦灰堆》一书的《自序》写道:“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从锦灰堆名称的三个字看,“锦”是美好的事物,锦灰堆作品中的画作源于古时的绘画精品和书法巨作,所以称之为“锦”;“灰”是指被烧制、损坏的残迹,或者被丢弃之物;“堆”是将各类画作堆放在一起的动作,画者将“灰”重新复刻组合,通过独特设计,使其成为全新的绘画作品。2.锦灰堆的题材与分类锦灰堆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工笔、写意等技法,以及书法中真、草、隶、篆、行甚至印刷体和各名家书体,又包含拓片、碑帖、画像砖、器物、瓦当、古旧书籍、废弃信札、契约等,集各种珍品于一体。虽然锦灰堆包含的题材繁多,但由于时期不同、画家不同,所选题材也不大相同。明代画家钱选创作的锦灰堆题材多为食物、植物等,是与文人雅士聚会时偶然的游戏之作。清代末期,锦灰堆融入书法题材的残片纸张、书信残页、绘画残片、碑帖等,同时吸纳了金石、古印题材,主要代表人物是僧六舟,他对金石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是锦灰堆艺术的开创性人物。六舟将金石墨拓的价值展现在锦灰堆中,使其成为画面唯一的题材。在六舟之前,拓片元素只被运用在文章或书法方面,在绘画中少有表现。1831年,六舟创作的《百岁图》将拓片作为主要题材,将拓片、金石题材融入锦灰堆,成为19世纪锦灰堆的开端,也为金石艺术拓展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20世纪初期,博古元素融入锦灰堆创作,博古图也在这一时期成为锦灰堆题材中的一种。到了民国初期,受到海派绘画的影响,锦灰堆题材中加入了民俗文化元素,如钱币、契约等。二、锦灰堆的绘画表现特征1.写实风格的绘画表现古代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画作,重点往往在于写意而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