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cpcst@126.com33科普实践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21ZGL001)。作者简介:易钟林,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王朝晖,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0引言自2017年中央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行政、乡村、市场等多种力量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2022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标志着通过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落实“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1]。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热度迅速上升。为了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和热点议题的走向,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8—2022年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研究中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为科学地筛选出有效的样本文献,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在高级检索入口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的关键词为“文化产业”并含“乡村振兴”,检索方式为“精准”。鉴于2018年之前关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比较少,对乡村振兴的研究更多是从法律、金融、教育等角度进行的思考,鲜见从文化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因此,本研究将检索时间跨度集中在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来源期刊类别设置为北大核心或CSSCI,通过检索找到287条文献信息,对检索结果加以整理,人工剔除农学、生物科学、语言学等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度低的文献2篇,共得到有效期刊文献285篇,作为本研究中进行文本挖掘与可视化分析的样本数据。1.2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CiteSpace6.1.R6(64-bit)知识图谱分析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285篇有效文献的统计分析进行可视化呈现,探索文化近五年国内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与反思——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易钟林,王朝晖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2018—2022年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