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研究】一、研究背景(一)乡村振兴的推进促进了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与活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响应国家号召,各地对于传统村落的关注度再一次提升,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村落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同时承载着深沉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需要让其更好地再现往日光彩。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地方开展了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工作,甚至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使传统村落再次受到社会的关注,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比如安徽黄山黟县的碧山书局,其是由一座拥有二百年历史的祠堂——启泰堂改建而成的,设计团队保持了原有建筑风貌,注入了新的元素,打破了常规的书店定位,再造了新的读书环境,使其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1]。(二)传统村落建筑正在消亡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交通不够便利,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落里面以老年人居多,致使许多建筑因长期无人居住、管理、修缮,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了。另外,由于村落内部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失严重,从街巷内的景观小品到整个建筑的外貌都已经变得陈旧,处在迅速消亡的状态中。(三)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更新过程中问题频发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会上开始有大量人将目光投至传统村落建筑上。但在整体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建筑自身的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导致保护措施流于表面,且盲目动工改造现象频频出现。这些都使得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村落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二、京西古道基本概况京西古道并不是一条单一的古道,它有很多线路,呈网络状遍布在整个门头沟境内。这些古道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永定河古河道、京西古商道、西山古香道等。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道路层层叠加,反复错综。其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沿线遍布很多传统村落,且每个村落之间的距离很近。这些道路将各个村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很多村落里人口流失严重,现在大部分的交通要道已经杂草丛生,看不清道路原本的样貌。京西古道有以明清时期古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以马致远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潭柘寺、戒台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长辛店、京西山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