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商情0引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欧美国家重新回归制造业和“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同样提出制造2025计划推进制造业升级。但是民粹主义以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显示多数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河北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导致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升级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大量资金配置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低端环节,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以及交通网络建设产生明显的迟滞效应。协同发展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弥补企业自身约束即链接断点的有效方式。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发现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区域发展差距最为悬殊、区域行政经济地位最不对等的地区,河北制造模式以及路径如何颠覆性地调整或重构是学界和实践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1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突破河北省制造企业“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与价值发掘”的关键,效果取决于区域系统中各主体耦合产生外溢效应。本研究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的指标选取原则,通过文献梳理选取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创新断层、制度扶持和承接活力多维度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境河北省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做出假设。1.1经济基础阻碍河北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经济基础是制造企业构建核心优势持续创新的内生力量,积累和培育制造企业吸收能力,为其高质量地甄别、跟踪以及判断涌现的资源与技术机会。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企业提升研发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层次,但是行政区域级差和固有利益格局导致虹吸效应产生反噬效果,难以享受溢出红利掌握先进技术造成环京津贫困带等诸多问题。人力资本存在门槛效应即人力资本超出某一阈值是地域内企业捕获并运用溢出技术的前提,中国制造2025强调高校院所人才培养储备重要作用,河北省内知名高校缺失导致人才资本不足,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缺失难以获取和吸收高精尖的技术和知识实现颠覆式创新。据此提出假设:H1: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阻碍河北省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1.2环境规制正向促进河北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传统物质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以及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粗放、劳动密集性的发展模式,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