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书评作者简介:张静(1980—),女,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毛锋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演进研究———评《京杭大运河历史与复兴》张静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其为我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的象征。同时,京杭大运河也是历史兴衰的晴雨表,运河的兴旺、衰落、萧条与民族命运、国家政治大局息息相关,是我国当时社会状况的写照。随着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应用,京杭大运河在运输方面的功能逐渐削弱,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人类生产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运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亟须人们予以重视,加强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由毛锋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京杭大运河历史与复兴》一书,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更替为背景,将京杭大运河的发展置于历史演进的大环境中,翔实阐述了京杭大运河发展的历程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读者清晰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及其与社会发展同生共存的紧密联系,对新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京杭大运河历史与复兴》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介绍了隋代之前,从夏商至南北朝时期人工修建区间运河的成果。第二篇为隋唐宋时期南北运河开凿的历史贡献,讲述了战乱下运河的开凿、整治与改建。第三篇为元代至民国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与兴衰,介绍了元代大运河的建立,以及各国传教士在大运河区域的活动对推动大运河文化传播的影响,明代大运河的治理与维护、清代大运河的兴盛与衰落,民国建立及战争期间大运河的情况。第四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京杭大运河的综合整治。该书以大运河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对既存历史文献的考察,引用了大量历史事件,对各个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动机、修建技术、历史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为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和复兴作出贡献。参阅该书,京杭大运河的发展跨越多个朝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和风雨洗礼,其兴衰演变与民族命运、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大运河的修建与朝代的更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运河治理成效显著,必将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之际,大运河必定淤塞萧条,无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