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的检查与分析王霁雪1,荣师佳1,倪赫阳2,李妍1(1.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2.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目的:通过检查近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分析其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为科学防控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3月在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屈光度和调节功能的检查: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正相对调节(PRA),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屈光度分组,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两组男女比例及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分组,≤9岁组与>9岁组两组男女比例及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度近视组NRA均值、BCC均值及PRA均值略高于中高度近视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9岁组NRA均值稍大于>9岁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岁组PRA均值低于>9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岁组BCC均值大于>9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儿童普遍存在双眼调节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PRA降低和调节滞后。视功能检查建议作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为近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关键词]儿童;近视;调节功能;近视防控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人数已超过6亿人。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以下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尤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未成年人近视发病年龄出现明显的提前趋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刻不容缓。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观点认为近视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及户外运动的减少,为此应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用眼习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调节功能障碍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但调节在近视发病中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3月在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1例,其中男45例(44.6%),女56例(55.4%),年龄7~14岁,平均(10.46±2.05)岁。根据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分为低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3.00DS)和中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3.00DS)。根据年龄分为≤9岁组和>9岁组两组。患儿双眼矫正视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