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活性成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王旭1,刘意如2,张文君2,王晰锐3,李陈雪2,杨悦2,田冰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3.黑龙江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0)摘要锦灯笼是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干燥果实,又名红菇娘、酸浆、灯笼果等,为药食同源中药。研究表明,锦灯笼具有抗菌、抗炎、镇痛、强心、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等现代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锦灯笼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锦灯笼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新药研发奠定基础。关键词锦灯笼;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92(2023)08-0110-06DOI:10.19664/j.cnki.1002-2392.230181收稿日期:2023-03-24修回日期:2023-06-25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经典普及化专项课题项目(ZYW2022-069);哈尔滨市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22HBRCCG009)作者简介:王旭(1989-),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药药理机制研究。∗通讯作者:田冰(198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锦灯笼,又名红姑娘、酸浆、金灯、挂金灯等,是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干燥宿萼或带果实的宿萼,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锦灯笼作为传统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灯笼草,所在有之。八月采。枝干高三、四尺,有花,红色,状若灯笼,内有子,红色可爱。根、茎、花、叶并入药用”。在《本草经辑注》《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历代多部中草药典籍中也有相关记载[1-2]。在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到,锦灯笼果实味甘、微酸,性寒,全株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用;锦灯笼,性寒,味苦,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外治天疱疮、湿疹等[3]。锦灯笼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甾体类、甾醇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及维生素[4]。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锦灯笼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降血糖、镇痛、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极具营养和医药价值。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锦灯笼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本文收集梳理了1978—2022年与锦灯笼相关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资料,旨在为锦灯笼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新药研发奠定基础。1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界各专家学者对锦灯笼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目前,从锦灯笼中分离得到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