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脏的电生理及生理特性答案1.IK1和IK都属于非门控离子通道,但是IK1不受电压和化学信号的控制,但其开放程度可受膜电位的影响。2.A)Ito通道较发达,较大的Ito电流可持续到2期,使平台期不明显,2期和3期的区分也不明显B)Ik1密度较心室低,静息电位稍高于心室肌C)心房肌细胞膜上存在乙酰胆碱敏感的钾电流(IK-ACh),在ACh作用下,IK-ACh通道大量激活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增强而出现超极化,导致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3.因为窦房结细胞的IK1密度很低,窦房结的最大复极电位仅在-60mv左右,而在这个电位水平,电压门控Na+通道都处于失活状态,无法激活,所以只能通过电压门控Ca2+通道来实现去极化。4.因为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在-60mv左右,而4期去极化的离子流If要在-100mv才会开放到最大。所以在-60mv左右时候,If比较弱,如果外向的K流不减弱,那么很难自动去极化。5.因为浦肯野纤维的最大复极化在-100mv左右,此时If电流开放到最大,内向电流较强,此时If电流就比外向K流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更大。6.因为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有效不应期内,心肌细胞不能再接受任何强度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和收缩反应,故心脏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7.有效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电位达-55mv这一段时间内,给予多强的刺激,都不会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去极化,此段时期为绝对不应期。复极至-55继续复极至-60mv这段时期内,给予阈上刺激虽可引起局部反应,但仍不会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这一时期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为有效不应期。(此期钠通道完全失活或尚未恢复到可以被激活的备用状态)相对不应期:膜电位复极化-60—-80mv这段时间内,给予阈上刺激,可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此期已有相当数量的钠通道复活到备用状态,但在阈刺激下激活的钠通道数量仍不足以产生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的内向电流,故需要加强刺激强度才能引发兴奋)超常期:心肌细胞继续复极,膜电位从-80mv恢复到-90mv这一段时期,膜电位虽低于静息电位,但Na通道已基本恢复到可被激活的备用状态,且膜电位水平与阈电位接近,故一个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发新的动作电位。8.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2)阈电位水平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9.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的因素:1)结构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是决定传导性的主要结构因素2)生理因素:①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②膜电位水平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