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发光失地乐改探索Instru浅析古琴制作改良的现状问题文/杨昊摘要: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也是我国音乐艺术和乐器文化的独特瑰宝。但在当下的古琴制作与改良方面,仍存在着如“整体音量较低、缺之工艺创新、市场价实不符”等诸多的问题,笔者将围绕古琴的制作改良出发,对当下古琴制作改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探讨。关键词:古琴制作古琴改良创新生产一、古琴制作的发展现状古琴的制作工艺,是我国制琴艺术经过了历史长久的发展和凝练而成的宝贵结晶,自古便有“九德”为标准,用以衡量古琴制作音色之优劣,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制作一把好的古琴,需要从选材定款、面板底板制作、校音捆合、打磨整理、蒙布刷漆、刮灰磨弦、部件安装等多个步骤进行细致考量和调整。“材质优良,制作精美,音色醇厚、清越,高中低三准都匀,散、泛、按三种音色都好:松而不空,实而不死,柔而不肉,亮而不薄。”这是古琴演奏家杨青老师在访谈中对一把好的古琴的定义。当下的古琴制作,在唐宋、明清等时期传统制作技艺的影响下,已有较为成型系统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唐代的雷氏家族制作的“九霄环佩琴”“大圣遗音”等精美名琴,对当下古琴制作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价值。同时,随着制作水平的不断革新发展,当下的古琴制作对于古琴音色、形制材料、漆工艺等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古琴制作流程中的琴体打磨制作、生漆漆灰调整、外饰工艺、琴弦制作等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例如,上海戴氏琴弦制作社经过戴氏父女两代人的共同努力,在琴弦制作领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最终实现了“钢制丝线”的设计构想,使得“单芯钢弦”和“丝合钢弦”等多种高品质的新型琴弦受到了诸多琴人、古琴演奏家的广泛认可。其所制作的新型琴弦在保留了钢弦良好的音色表现力的同时,也极大地还原了古代丝线的演奏手感,是极具突破性的改良创新。此外,随着多年来古琴的进一步普及推广,在吸引了诸多古琴爱好者参与的同时,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祈琴师,如我国优秀的古琴制琴大师,“钧天坊”创始人王鹏老师、当代祈琴名家倪诗韵老师、马维衡老师等等。正是在这些优秀的制琴大师的引领下,古琴的制作工艺才能持续地保持高水平,并不断发展创新。例如王鹏老师多年来专注于古琴制作修复及传承推广,其在沈阳音乐学院的古琴制作专业毕业后,又师从故宫博物院的郑敏中继续学习古琴的制作与修复。他不断地吸取古琴传统制作工艺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