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教学观念及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习惯将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讲解、阅读技能训练等方面,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碎片化;习惯逐段阅读与提问,忽略了语篇的整体主题意义,难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水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教育部2022)。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组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特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为落实新时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而提出的中国的外语教学主张和解决方案,其核心是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构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实时指导(张秋会、王蔷、蒋京丽,等2019)。英语学习活动观由三类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构成,分别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以主题为导向,在语篇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实践、体验感悟、创新发展(陈新忠2019)。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组织者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语言学习活动。具体表现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文章的内容与生活的体验相结合,使他们能够把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价值判断(李晓燕2019)。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语言实践。第二,倡导对语篇的深入解读和应用实践。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第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价值判断。基于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并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思考社会、敢于质疑与创新。同时,教师要注意避免将语言学习活动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