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平等观┃065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平等观刘卓(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义乌322000)摘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平等观是在揭示不平等的男权制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从两个方面阐释男权体制的不平等,即时序性上的不平等与结构上的不平等。基于此,女性主义平等观在从形式平等观向实质平等观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两性相处模式的认知。但是在面对女性主义内部的分裂与外部环境的冲击时,既有女性主义平等观突显出过于抽象、代表性不强、不具包容性等缺陷。通过建构四种社会性别关系模型,对已有女性主义平等观进行解析与批判的同时,拓展女性主义平等观的表达方式与价值内涵,进一步将其升华为包容、开放、自由、动态且独特的平等价值集合体。关键词:性与性别;形式平等;实质平等;女性主义作者简介:刘卓,男,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卢梭曾言:“人们获得最多的,也掌握最少的,是有关人的知识”[1]。“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常发人深思,但又使人忘乎所以。自启蒙时代以来,有关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早已司空见惯,但却模糊不清,尤其是关于性别。长久以来,在平等观的认知上存在一种双重标准:一方面,理性人标准的确立,使得每一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对立[2]、保护[3]与自由[4]状态下。另一方面,理性人标准的区别对待,使得部分人被排除在平等状态之外。这种“平等”下的不平等待遇给女性的地位及主体性确立带来了困难。于是,女性话语被忽视,性别压抑的社会结构成体系化地将启蒙时代确立下的平等价值摧毁殆尽,人面临着新平等叙事的确立。066┃AcademicsandPractice学术与实践一、女性主义对不平等现状的揭示女性作为“男人肋骨的产物”在历史上几乎不具有与男性同等的主体地位,遑论享有“人”的平等。此种历史视角下的性别观,将两性置于一种先后有别的秩序状态下。先有男性才有女性,这种观念使得女性的依附得到了一种宿命论式的确证。不过,两性的划分不只是先天的,后天的改造也使女性被逐步驯化,女性被种种象征性身份所束缚,正如女儿依附于父亲、妻子依附于丈夫、母亲依附于儿子。可见,对女性不平等境遇的分析,存在先天与后天两种分析路径。不过这两种路径并非决然对立。性别不平等状况不仅是形式象征上的,更存在于实际行动中。本文将从时序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一)时序不平等——先天不平等与后天不平等时序上的界分源于对两性起源这个问题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