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医药前沿2024年5月第14卷第14期综述阻遏气机,肺气郁闭,郁闭日久则肺阳亏虚,肺为脾子、肾母,进而以致脾肾阳虚。陈文畅等[7]以为肺金伤则累及脾土,应重视培土生金之法,不限于肺,不忘于脾,多方兼顾。COPD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指肺肾两虚。2COPD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8]中提出的分型,COPD的证候分类有基础证和临床常见证。基础证有9种,即寒饮证、痰热证、痰湿证、血瘀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肾阴虚证。基础证可单独出现,但通常以复合形式出现,常见证候包括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风寒袭肺证、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兼证类(血瘀证)等3类10个证候,其中由COPD的疾病特点决定,实证类的人数远少于虚证类。就COPD而言,中医以为肺为病,先犯其母,后伤其子。脾为肺之母,脾虚则痰盛,故而病程前期患者病症偏痰瘀为主,病程日久则累及肾,故而病程后期证型多为肺肾气虚型。王岩等[9]统计北京中医医院COPD的临床证型,主要为痰热郁肺证、风寒袭肺证、痰浊阻肺证、痰瘀互阻证、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6个证型,进一步验证了COPD的病机、病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呼吸道持续性气流受限、气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我国传统医学并未针对COPD进行具体命名,但根据COPD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本病可归为“咳嗽”“喘病”“哮病”和“肺胀”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COPD主要是通过抗炎、平喘、祛痰等药物和氧疗等手段,但目前的西医诊疗手段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无法逆转COPD对患者造成的呼吸系统损伤,故而在当前的诊疗方式下,患者每次急性加重期后,肺功能均会下降[2]。相比西医的诊疗模式,目前中医在COPD的诊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简要阐述COPD中医诊疗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等,以探讨COPD的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1COPD的病因病机《时方妙用·哮证》云:“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3]《丹溪心法·喘》曰:“肺气胀满,发而为喘。”[4]《太平圣惠方》记载:“夫气者肺之所主,若肺虚为风冷所搏,则经络痞塞,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