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艺术理论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之唐诗盛情风格解析沈阳音乐学院/张瑞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加强,西方融合了中国元素的音乐作品日渐增多,而马勒的《大地之歌》尤为经典。《大地之歌》是根据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的诗歌而写成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将东方和西方不同民族的心灵通过艺术牵联到一起,使我们在欣赏马勒的作品时,跟欣赏其他西方音乐不同,似乎更加亲切,别有一番意趣。研究马勒在《大地之歌》的创作中如何融合唐诗等东方文化与西方交响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创作如何更好地实现中西方音乐的互补与交融非常有价值,对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也非常有帮助。关键词:唐诗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古斯塔夫·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捷克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的创作领域主要是交响乐和歌曲,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第10交响曲未最后完成),1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以及4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交响曲《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他的交响曲气势恢宏,编制庞大,乐队的音响效果可与现代环绕立体声效果相媲美。此外,马勒的作品还具有深奥的思想内容、浓郁亲切的奥地利及波西米亚民族风格。马勒根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诗作而创作的《大地之歌》是一部交响性的声乐套曲,也是一部歌曲交响曲。具有深刻的哲学性构思,虽然整体情绪是悲观的,但又充满对人生的思索、对欢乐的追求,这一切又与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大地之歌》的创作背景声乐套曲《大地之歌》,虽然其中用了声乐的表演形式,然而却是一部真正的交响乐。《大地之歌》是一部带人声的交响曲,因为管弦乐队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伴奏,它还兼有表现诗歌意境的重要责任,它与独唱声部是完全融合为一体的。中国唐诗引起了马勒的共鸣,中国诗人们的丰富情感和睿智让马勒震惊。在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中,马勒仿佛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孤高自傲而又怀才不遇的人,创作灵感也由此汩汩而来。马勒根据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7首诗歌,在1907至1909年创作了这部他称之为“男高音、女低音(或男中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的《大地之歌》,副题为《为男高音和女低音(或男中音)独唱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交响曲》。1911年5月18日,马勒因心脏病在维也纳逝世,终年51岁,在1911年11月20日《大地之歌》才在慕尼黑首次演出。二、唐诗盛情与套曲《大地之歌》《大地之歌》共分六个乐章,调性布局运用了交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