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课改教研┆教研园地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路径孟杨(厦门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100)【摘要】新课改教育环境中,倡导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在多学科的有效整合下,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与学习认识,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初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复杂程度与难度逐渐提升,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繁杂且抽象的生物知识,若只集中于生物视角,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认知壁垒。为此,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立足于跨学科角度,引入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地理、思政等学科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多学科辅助下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思维及素养的稳步发展。【关键词】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161-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5.049现行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落实跨学科教育思想,加强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以整体性教学培育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支撑学生打造更加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深化其对于生物学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需把握跨学科教育内涵,立足于跨学科视角,巧妙地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基于多学科角度,帮助学生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思维的横向发展。一、整合语文学科,实现共同发展结合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整体课程更偏向于理科,但这并不代表文科教育不具有重要性。正相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科思维与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集中于初中生物视角来看,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生物实验,而对于实验的现象、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学生都要形成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自发地进行描述讲解。除此之外,在实验中学生也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实验思路、实验想法,在有效的交流讨论中,促进实验的顺利开展。而这一整个过程都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目标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集中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单方面地对学生照本宣科,而是要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拓展,带领学生开展科技项目、撰写科技论文,以此培育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所以,生物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教师可在两者的有效整合下,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意识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生物”时,便可以延伸出与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