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广场2024年04月(总第264期)跨文化视角下目的论在外宣文本翻译中的运用探析——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为例□黄彪[摘要]本文基于跨文化视角,并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选取“一带一路”类外宣文件作为研究对象,以省译、分译、换译、语态转换等方法为切入点,将跨文化因素与译文的翻译策略相联系,探析其中文化特色词、句式以及各类段落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各类外宣文本的英译提供借鉴。[关键词]跨文化视角;目的论;外宣文本;汉英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2-0003-04收稿日期:2024-1-18作者简介:黄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1研究背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落实,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愿景被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认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区域间人民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频繁。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成为各国人民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高质量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简单的语码转换,更是两种文化、思维认知以及语言习惯的对应转换。翻译作为一种明显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扮演着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张道雪,2022)。原文作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在语言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因此,译者要掌握扎实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基础,在翻译前期对原文内容做深刻的理解,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专业术语以及语篇特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以此保证上下文的连贯性,给目标语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外宣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指全球化背景下以汉语作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言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各种外交媒体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张健,2013)。跨语种的对外翻译是决定跨文化传播质量的关键因素。外宣文本作为输出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之一,其翻译质量更是维护国家尊严与地位的关键。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宣传形象的重要阵地和最佳窗口(田甜,2022)。因此,译者有必要对政府外宣文件进行准确且合理的翻译,避免引起歧义或误解,贴切地传递对外政策,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维护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2翻译目的论1978年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中提出“目的论(SkoposTheory)”这一翻译理论。在他看来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语码转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