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石小练笔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峪镇中心小学沈艳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了一定数量的课后小练笔,这些小练笔是从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出发,备课速递为促进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而设计的。在实际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屡见不鲜,课后小练笔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对此,教师要认真梳理课后小练笔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与策略。一、梳理小练笔教学中的问题课后小练笔都是从课文内容出发设计的片段表达,体现读写融合的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假思索,让学生简单写写,便草草收场。1.忽略迁移表达方法小练笔设计的初衷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形式,指向表达能力的训练应该是重点。统编教材安排的小练笔,有许多指向理解课文主题的训练,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课后小练笔是:“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竹子、梅花、蜜蜂、路灯),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的一个,试着写一段话。”落实这样的练笔要求,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体现文本讲述的“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忽略了迁移文本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导致学生虽然练笔了,却没有练出应有的表达能力。2.忽略确定具体目标小练笔作为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应具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从逆向设计的理念看,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怎么样。在统编教材安排的小练笔中,有些要求很笼统,缺乏具体的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后小练笔是:“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这样的小练笔,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难以从中找到指导的发力点,导致学生一般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完成小练笔,达不到练笔的应有效果。3.忽略匹配单元目标每个单元中安排的小练笔,都力求匹配单元习作目标,对接单元习作语境要求。但是,统编教材安排的小练笔,有些是与单元习作不匹配的,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课后小练笔是:“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写一写。”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写清楚推荐的理由。这个小练笔重点练的是对月下景色的想象,推荐一个好地方需要写出它实实在在的好,小学生很难将两者有效对接。教师一味指导表达训练,就会导致小练笔不能与单元习作形成合力,背离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二、思考小练笔的设计路径基于上述梳理,教师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