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浮梁茶区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研究沈慧芳(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0)摘要:对中国“名茶之乡”浮梁茶区的气候条件、土壤养分、植被、海拔和茶叶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探明该地区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浮梁茶区气候较适宜茶树生长发育;土壤养分状况良好,PH值偏酸性,土壤全N和有效K等含量丰富,但有机质、有效P含量偏低,各样份变异系数偏大;浮梁茶区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阔叶林多,茶区的海拔高度在100~500m之间;适宜的气候、丰富的土壤养分、高森林覆盖率、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浮梁茶区不同乡镇茶叶各品质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内,具有高香、味醇、鲜爽的特点。关键词:浮梁茶区;生态环境;茶叶品质;土壤养分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3003504茶叶生产是一种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生产。茶树只有种植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充分利用物质和能量资源,更好地生长发育。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微生物等)、栽培管理、茶叶采样等。而生态因子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发育、茶叶质量和茶叶产量。本文立足于浮梁茶区这一特色区域,对其茶区生态因子与茶叶品质进行综合分析,旨在研究该地区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1浮梁茶叶品质分析1.1材料与方法2021年5月对10个乡镇的代表性茶园进行了集中采样,共采取了30份土壤和30个茶叶样品,采集地点海拔为300~500m。土壤样品的采集采用梅花布点法。每个土壤样都是以一个中心的10m范围内按照“S”形所取的4个小样组合而成,在各点处取0~20cm的耕作层土壤,把取得的土壤充分混合,按照四分法则取500g装袋记录[1]。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用四分法取适量样品粉碎,过200目筛,作为待测样品装袋记录。在对应的土壤样点上采集茶叶样品,采取的茶叶均为春茶新叶一芽二叶。每个茶叶样品重量不少于300g,将采集的茶叶样品装袋记录。茶叶样品的处理分步进行,先将茶叶进行清水洗涤,阴干。在75℃下杀青20min,再经70℃烘干4h,粉碎过200目筛,装袋保存[2]。土壤理化指标测定采用下列方法:有机质测定采取外加热法(GB9834—1998)、PH值测定采取电位计测定法(GB7859—1987)、全N测定采取开氏法(GB7173—1987)、速效P测定采取比色法(GB7853—1987)、速效K测定采取火焰光度法(GB7856—1987)[3-4]。茶叶生化成分测定采用下列方法:水浸出物采取全量法测定(GB/T8305-87);茶多酚含量采取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GB/T8313-2002);氨基酸含量采...